本学科以自身测试测量技术积淀和高端仪器研发经验优势为基础,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本学科研制的亚皮秒分辨率时间间隔测量系统为基础物理研究、高精度导航等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尺度,是我国多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基于自主高精度晶体控制技术,与中电 54 所合作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密晶体及振荡器生产线,年产值超 2 亿元,累积产值超 14 亿元,中兴、华为公司两大公司 80%的通信用时钟源均来自于本生产线;针对卫星数据传输速率高、监控检测复杂等瓶颈问题,研发了系列化卫星专用地面系统,成果已成功应用于 KZ、GF1、GF2 等多颗型号卫星,为其数据传输与信号检测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评估期内承办了 10 余次重要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学科教师担任 IEEE FCS首位中国籍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等多个职务,参与了多个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执笔起草了《教育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国家标准》等多个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发起了中国电子制造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
本学科从上世纪末开始针对精密时频测量与控制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解决了时钟源领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提高了时钟源的精度和同步范围,为我国通信、导航等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果显著。
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合作进行的精密时钟源的同步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在西安伍得电子有限公司、海军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监控管理中心、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14 研究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测绘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得到应用,涉及领域包括导航定位、电力故障定位、信息通讯、空间技术、交通运输、军事应用等。新增产值 12161 万、新增利润 2781.8 万。该项目获于2013 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与中电 54 所下属的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学科深层次资源结合国家投入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密晶体振荡器的生产线,可满足我国 3G 和 4G 通讯的需求。该生产线年产 2 亿元,累积产值超 14 亿元,中兴通信和华为公司通信用的时钟源 80%来自本生产线。两方联合申报的“基于 SC 切精密晶体的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于 2015 年 9 月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
与中电 10 所天奥电子合作,利用学科在频率信号处理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超高分辨率的群相位量子化和智能化处理途径以及边沿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原子频标的实际性能指标以帮助其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在陕西省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专家组对本学科在“精密时频测量与控制领域的研究”给予如下评价:“时钟源同步处理中的相位群同步、时间间隔并行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果具有原创性、显著的学术价值及技术发展前景;时钟源的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方法新颖、独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本学科王海副教授研制成功的先进卫星数传分系统地面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我国自 2011 年起发射的多颗卫星中,例如勘测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ZY系列”卫星、进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GF 系列”卫星、进行灾害应急监测的“KZ 系列”卫星、能够提供多领域研究和应用图像数据的“YG 系列”卫星等 20 余颗卫星的地面检测中。该系统的使用单位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系统研究所等国家重要科研单位,完成产值超 1 亿元,获得了总体单位的广泛好评和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