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大学梅德庆/汪延成教授团队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Lijie Grace Zhang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IF=30.849)上在线发表题为“Emerging 4D printing strategies for next-generation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medical devices”的长篇综述论文,分析并总结了面向下一代组织再生与医疗器械的4D打印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4D打印技术是指在预定刺激下,3D打印的功能结构可在形状、属性和功能上进行时间维度上的自我转换。4D打印已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软体机器人、生物医学支架、药物递送等领域,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主要综述了1) 4D打印工艺分类;2) 4D打印的结构设计;3) 4D打印聚合物材料,如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液晶聚合物(LCP)、刺激响应水凝胶等;4) 形状变化或功能转变的刺激响应机理;5) 4D打印支架/构造和装置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如血管组织再生和支架、心脏补片和瓣膜、脑组织重建、神经支架和导管、骨支架、肌肉再生和气管植入器械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关4D打印的监管和商业化进展,总结了当前存在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 图1:4D打印工艺的刺激源可分为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以及内应力、磁性刺激、光刺激、热刺激和化学刺激五大类及其子类型 传统3D打印的生物支架,细胞是铺设在支架上的。由于重力作用,细胞通常会在支架的不规则表面呈现非均匀分布。4D生物打印能通过对支架的刺激改变其形状,这为解决支架表面细胞不均匀沉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4D打印医疗器械的另一优点是能够在微创手术中减少原位创伤,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考虑到损伤组织的形状不规则,在手术中植入3D打印结构使其完美贴合损伤组织仍是一大挑战,采用4D打印支架通过变形效应促进支架与缺损组织的无缝融合,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此外,由于4D打印结构具有可变形状能力,这也为打印制造下一代生物医学器械提供了可能,包括自紧缝线、血管支架、神经支架、药物递送载体、生物传感器和生物驱动器等。在综述论文中,主要讨论了近期yl9193永利官网关于体外组织构建和体内植入的4D打印细胞支架和医疗器械的研究,以阐述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阶段4D打印医疗器械仍处于研发阶段,并未开展临床试验,更多的体外和体内实验仍有待进一步开展。 综上所述,4D打印用于生物医学应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证明其在下一代组织工程和生物医学器械的突出潜力。虽然该领域还存在若干挑战,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将会加快推进4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其临床转化。 图2:4D打印组织再生示意图 (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rain/a/20211230A01IXQ00)